
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的一纸部长令冻结了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资产、知识产权及业务决策权,冻结期长达一年。 这家被中资收购六年的芯片企业,突然被以“保障本土产业”为名强行“托管”,荷兰法院还派了“独立董事”来接管决策权,美其名曰“防止技术外流”。
就在荷兰采取行动的前一天,美国商务部刚刚升级了出口管制规则,对闻泰科技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力度管制。 英国《金融时报》注意到,荷兰政府的行动紧随美方其后,这种时间上的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掠夺”。
更令人震惊的是荷兰政府此次行动的迅速与精准。 行政令下达后第二天,安世半导体三名外籍高管即向荷兰企业法庭提起诉讼,要求调查公司并采取临时措施。 法庭当天未开庭便裁决暂停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 10月7日,荷兰法院进一步裁决:继续暂停张学政职务,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并将闻泰科技持有的安世股份(除1股外)全部交由第三方托管。
安世半导体并非普通企业。 其前身是飞利浦半导体标准产品事业部,后成为恩智浦半导体的一部分,2017年独立运营,2019年被闻泰科技以超过340亿元全资收购,创下中国半导体最大的跨境并购纪录。 2024年,公司收入规模达147亿元,约占闻泰科技总营收的六分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安世半导体是欧洲车规级芯片的重要供应商。 大众、宝马等汽车品牌的电动车逆变器芯片,一半以上依赖安世供应,其在电动车逆变器芯片市场份额高达40%。 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安世半导体从边缘资产变成了“香饽饽”。
荷兰经济事务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为行动辩护的理由是“保障荷兰及欧洲的经济安全”。他称张学政将安世产能、资金和知识产权转移至自己控制的鼎泰匠芯,并强迫安世下达2亿美元订单,而实际需求仅7000至8000万美元。 然而,即便这些指控属实,也属经济纠纷范畴,荷兰政府直接接管整个公司的做法明显超出常规风险管控范畴。
《华尔街日报》获取的一份会议录音揭示了更多内幕。 闻泰科技一名高管在与投资者通话时直言,荷兰政府的指令是以美国新规为借口,实则是为了夺取控制权。 这名高管直言不讳地说:“荷兰经济事务部显然是跟在美国政府身后的一只温顺绵羊。 ”
荷兰法庭公布的文件显示,2025年6月,美方就与荷兰沟通,明确要求安世“更换中国籍CEO”,并暗示最终目标是让“中资撤资”。美方当时声称,若安世想从美国管制清单中豁免,“CEO必须被替换”。 三个月后,荷兰即以“治理缺陷”为由撤换张学政,完全照着美国的意思行事。
荷兰政府辩称“美国并未参与荷兰针对安世半导体的决策”,并宣称此次行动的时机纯属巧合。 但这一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荷兰长期在美国对华芯片管制中扮演配合角色,此前在美国施压下,荷兰已限制ASML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
根据荷兰媒体NRC报道,荷兰此次行动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2023年底,安世半导体就主动联系荷兰经济事务部,希望解决因中资控股带来的“认知问题”,寻求被认可为“荷兰和欧洲的半导体公司”。
2024年初,安世的荷兰管理层与荷兰政府开始深入磋商,制定详细计划降低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的影响力。 计划包括三步:设立需经批准的重大决策监事会;引入西方股东;最终使安世独立上市,彻底脱离闻泰控制。 他们甚至提前选好了三个监事会候选人,就等着推进这一计划。
2024年9月底,闻泰科技发现了这个计划,觉得太过分,不同意继续推进,谈判陷入停滞。 但2025年9月美国政策升级为荷兰提供了“完美借口”,荷兰随即启动早已准备好的夺权方案,动用《商品可用性法案》快速完成资产冻结和CEO撤换。
从2023年底联系政府,到2024年初制定计划,再到2025年借美国政策动手,这一系列行动表明,所谓的“治理缺陷”和“国家安全”只是掩盖多年谋划的幌子。
面对荷兰的行为,中方采取了精准反制。 2025年10月9日,中国发布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将芯片、芯片制造设备等关键领域纳入管制范围。 稀土是光刻机等半导体设备制造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中国掌握全球约70%的稀土产量和90%的稀土加工产能。
中国稀土新政明确规定,如果稀土的最终用途是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或相关制造设备,出口申请需逐案审批,周期延长至45个工作日。这对严重依赖中国稀土的ASML等荷兰半导体企业形成有力制约。
闻泰科技也迅速采取法律行动,已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提起仲裁,案件预计2026年一季度启动首次听证会。 同时,中国商务部表示将对参与接管的荷兰企业采取反制,限制ASML、荷兰主权基金在华市场准入。
荷兰的短视行为已开始反噬自身。 安世半导体许多产品依赖中国的封装测试环节,荷兰接管后立即面临产品出口受限问题。 欧洲汽车厂商如大众、宝马已担心芯片供应紧张,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超过30%。
荷兰经济事务部赶紧说“正跟中方在各个层面沟通”,想解决出口受限的问题。 但这种急于补救的姿态,恰恰暴露了其行动前的考虑不周。 连不少西方网友都看不下去了,说荷兰“太蠢”,没预想到中国会反制,还说欧洲政客只会跟着美国走,最后把自己坑了。
在10月10日中国宣布稀土管制措施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与荷兰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在华盛顿举行闭门会谈。 会后发表的《美荷半导体与关键矿产合作联合声明》强调“共同应对中国单边行动”,进一步印证了美荷两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协同关系。
这种协同早有铺垫。 2024年,在美国施压下,荷兰限制ASML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2025年7月,美荷联合日本签署《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协议》,限制向中国出口14纳米以下芯片设备。 此次接管安世半导体,是想切断中国获取先进芯片技术的渠道,配合美国反制中国稀土管制,形成“技术封锁+资产打压”双重压力。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早已深度融合。 荷兰ASML的光刻机需要来自全球5000多家供应商的10万多个零件,而其中关键稀土材料离不开中国供应。 当“契约精神”变成“海盗逻辑”,当“市场经济”变成“政治工具”,西方标榜的“文明”本质暴露无遗。
中国企业要做的,就是把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只有自己变强了,才不怕别人“拦路打劫”。 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夺战,不仅是一场商业纠纷,更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一个缩影。
补充图片: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正规实盘配资股票-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