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田卓灵 刘燕妮
一个烈日灼人的下午,窗外蝉声阵阵,记者在湖南凯迪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见到了湖南省卓越工程师孙旗——他刚下高铁不久,身后还放着未开封的行李箱,一边在办公桌前接电话安排项目事宜,一边笑着感叹:“我们做工程研发的,都是没有家的游子。”
这是他自6月6日离开岳阳奔赴外地一个多月后,短暂返程的第一天。
十多年来,孙旗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从江南水乡到西北荒漠,从矿山深谷到城乡交界,他和团队所到之处,留下的不仅是一项项环保工程,更是重构生态格局、改善人居环境的时代答卷。
以智攻坚,技术赋能绿水青山
过去,矿山一旦停采,往往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山体和重金属超标的土地、水体。而在孙旗及其团队的探索下,这一顽疾找到了绿色资源化利用的破解之道。
矿山土壤重金属含量高,酸化效应重,有机质含量低,不具备微生物定殖和植被恢复的基础。“我们采用‘以泥代土,以菌治污’的方法,让矿区‘枯地重生’。”孙旗介绍,通过河湖底泥基质和微生物菌剂,可使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降低八成以上,废弃物体积减小约四成,酸性矿水也能逐步控制,最终有效改善矿区微生物生态和植被体系。
这一套技术体系并非止步于“治”,更着眼于“活”。孙旗团队同步研发出“种子球”等生态修复材料,将种子与肥料、保水剂等一体集成,能在极端贫瘠环境中“点对点”播绿,借助植物根系稳固山体、涵养水源,实现“绿随治至、草木生根”。短短数年,构树、泡桐、女贞等植物就会在昔日废墟上重现蓬勃生机,解决了“一年绿二年黄三年死光光”的行业共性关键难题。
目前,该系列技术成果包括酸化矿区治理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在全国二十多个典型矿区成功落地,其中治理总投资超过12.7亿元,带动技术延伸收益4.2亿元,生态与社会综合效益超10亿元。2023年,该类技术在多个地市区实地应用,节省财政成本数千万元。湖南桃江石煤开采区多元立体综合治理及生态重建工程获得2023年绿色矿山重大工程一等奖。
这一系统治理理念也被延伸至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近年来,孙旗及其团队构建起“清淤—净水—复绿—资源化”闭环治理体系,自主开发出多项关键技术及装备,有效破解了“水清一时、复臭反弹”的行业痛点。黑臭水体立体式治理修复关键技术体系、人工湿地高效深度净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获得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截至目前,该体系成果已在全国30多个项目广泛应用,创造了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新增产值超7.89亿元、利润超1.26亿元。
以行践诺,使命扛起万里风沙
在水体生态治理中,污水处理是兼顾民生与生态的基础工程,更是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但传统治理往往流于表面,“水清一时、复臭反弹”的问题屡见不鲜。
为此,孙旗带领团队创新提出一系列治理方案,构建起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治理体系,兼顾治理效率与资源循环利用。然而,真正的考验不仅在于实验室里的技术创新,更在于能否在高温酷寒、施工受限等极端环境下经得住实践锤炼。
彼时,孙旗带队前往新疆一家企业进行污水治理。项目现场地处沙漠地带,年均气温高达45℃,冬季最低气温接近零下20℃,加之全年施工窗口极为有限,仅集中在每年春秋两季,每次仅两三个月,建设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面对重重挑战,孙旗和团队没有退缩。他们反复调配混凝土配比,每天奔波超过五万步,夜晚都无法安然入梦,“生怕灵感溜走”。最终,一座高达八米的P8混凝土污水池一次成型、150次循环测试无一失败,真正实现了“污水不渗不漏、不入沙漠”,为矿企筑牢了绿色防线,还赢得当地专家一句朴实又钦佩的评价:“你们内地人真牛!”
“后来回到家才发现,当时我的脸上除了眼镜覆盖的位置,全都被晒得黝黑,手也因为零下低温中不断触碰钢筋材料而溃烂。老婆打趣我,还以为家里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陌生人。”孙旗笑着回忆起当时的一幕,语气十分感慨。
如今,该项目已稳定运行多年,还由于当时团队利用沙漠强紫外线的特性,创新性设计了杀菌系统,将业内平均3至5元一吨的污水处理费用大幅度降低,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工程和治理效益。
以才筑基,夯实行业“后备军”
“科研不能只做成‘一人转’,而要形成‘众人合力’。”在孙旗看来,技术再先进,也需要有人能接得住、用得好、传得开。作为企业技术总监,他始终把人才培养摆在科研工作的同等重要位置,致力于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环保铁军。
在凯迪工作的这些年里,孙旗从未间断过“带人”。无论多忙多累,他都坚持与年轻工程师一起下现场、跑实验、做总结,只要团队有人提出技术困惑,他总是第一时间响应、耐心讲解,手把手示范每一个流程细节。从底泥取样的规范标准,到复绿配方的细化调整,他把每一项技术都“拆解成颗粒”,逐条归纳进操作手册,让初入行的技术员也能尽快胜任工程实践。
“孙工不仅会做技术,更会教方法。”有年轻团队成员坦言,一开始对污水治理完全陌生,是孙旗编写的技术操作手册和一次次实战培训,让他们迅速成长为能独立承担项目的骨干力量。
与此同时,为了推动团队“复盘式成长”,孙旗还积极参与公司常态化开展的技术培训。从施工员到科研骨干,从食堂师傅到建造师,只要愿意学、能坚持,他就努力为大家提供平台、创造机会。
如今,孙旗和他的团队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留下足迹。2025年,凯迪首次走出国门,在埃塞俄比亚中标污水治理项目。奔忙依旧,理想如初。他们把顶风沙的实战经验、抗烈日的科研精神、拼命三郎式的执行力,沉淀为中国环保产业的一束“洞庭星光”。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正规实盘配资股票-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