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赛
近日,一则关于女演员分享注射“白发针”经历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受白发困扰的朋友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这种听起来颇为神奇的“白发针”究竟是什么?它是否真的能让我们告别白发烦恼?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特别采访了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牛牧,请他为大家答疑解惑。
牛牧首先澄清,所谓的“白发针”并非一个正式的医学名词,而是商业宣传中产生的一个概念。在医学领域,并没有对这种疗法进行明确的定义。它的实际成分是“腺苷钴胺”,临床上个别医院、医师探索采用腺苷钴胺注射液进行头皮点状注射或穴位注射操作。腺苷钴胺是我们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辅酶,也是维生素B12发挥作用的活性形式之一,它就像我们身体内部许多生化反应的“小助手”,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注射腺苷钴胺为什么被认为可能对白发有效呢?牛牧解释说,这背后结合了一些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的推测性理论。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推测其可能通过营养毛囊、优化头皮的神经调节功能,以及改善头皮局部血液循环,为毛囊提供更充足的养分来发挥作用。从中医理论出发,通过注射针刺和药液对头部穴位的刺激,推测可能起到激发经络、调和气血、补益肝肾的效果。但牛牧特别强调,这些目前都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究竟如何,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科学验证。
谈到大家最关心的效果问题,牛牧给出了非常审慎的回答。他表示,目前关于腺苷钴胺治疗白发有效的证据,仅见于零星的个案报道。也就是说,可能有个别患者在治疗后感觉有所改善,但医学上评价一种疗法是否有效,需要依靠大规模、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对大多数人是否普遍有效,并且需要长期观察其安全性。
在聊到白发问题时,牛牧首先纠正了一个常见误区。“我们通常所说的‘白发患病率’这个概念本身其实不太准确。”他解释道,“因为白发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伴随衰老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就像皮肤会起皱纹一样。它更像是一种需要关注的临床症状。”当然,有些白发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某些自身免疫病、皮肤病等)之后出现的。导致白发的原因极其复杂多样,很难进行精确的统计。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中国每4人就有1人受白发困扰”的说法,牛牧认为这可能存在商业机构为放大焦虑而进行渲染的成分,大家不必过度恐慌。
白发会遗传吗?牛牧给出了肯定的答复:遗传因素确实在白发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如果父母很早就出现白发,其子女也往往有类似情况。
面对已经出现的白发,我们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牛牧介绍,目前白发治疗手段极为有限,临床疗效参差不齐,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低能量红光、微针治疗、滚针治疗、米诺地尔外涂等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仍需要不断的临床研究。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正规实盘配资股票-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